誤導銷售與不當推介、合同條款顯失公平、個人數據被濫用泄露、收費透明度不足、創新業務風險轉嫁……這些都曾是金融消費者在購買使用銀行、支付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時遇到的問題。 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機制。 對于金融業來說,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形勢下,金融機構要主動適應金融消費者需求多元化、服務場景數字化等新形勢,將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嵌入公司治理、業務流程和產品創新全鏈條,著力構建全方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2024年,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正式步入“大消保”全新階段。 圍繞共建金融“大消保”格局,農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精細化、差異化、規范化水平,聚焦消費者金融訴求,持續提升金融供給能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該行堅持從金融消費者生活場景出發,聚焦多元化、差異化金融需求和便捷高效的體驗訴求,從源頭改善產品和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河北廊坊,農行當地分行發揮網點陣地優勢,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對來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積極進行現場答疑和宣講,認真傾聽了解消費者訴求。同時,從廳堂環境、設備設施、服務理念、管理機制四個方面,開展10項網點服務換新升級專項工作,著力為廣大客戶提供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近日,葛女士帶著錦旗來到農業銀行河北廊坊廣陽道支行網點。數日前,葛女士誤將手機備忘錄中留存的一位只有一面之緣的客戶,當作了轉賬的目標對象,并將一筆資金轉入了對方賬戶。 由于沒有對方的聯系方式,發現轉賬錯誤后,葛女士焦急萬分。網點主任張詠菲和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情況后,按照制度要求,迅速找到收款人聯系方式,主動聯系對方并說明情況,幫助葛女士追回了資金。 “多虧了你們,不然追回這筆資金就要費好大力氣了。”葛女士說。 服務重點區域 農村地區是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點地區。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消保宣傳,不僅是保護農民“錢袋子”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動鄉村振興、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舉措。 在河南新密,中原銀行聯合公安部門打造了“警銀聯動”宣教模式。新密市公安局民警以方言開設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專題課,結合案例講解“以房養老”“助農低息貸款”等涉農金融騙局,深度拆解非法集資、“套路貸”等八大鄉村金融常見陷阱。 同時,特別針對銀發群體設置“防詐口訣擂臺賽”,以“三不四要”口訣(不貪高息、不押證件、不簽空白;要核資質、要留憑證、要問子女、要報異常)幫助現場觀眾強化記憶,提升風險識別能力。 “三月三來歌飛揚,天上餡餅莫要嘗;陌生電話多警惕,個信保護不能忘……”在廣西“三月三”歌圩節上,農業銀行廣西分行推出“山歌說消保”活動,將金融知識融入壯鄉山歌和民俗活動,打造“民族文化+金融科普”新模式。 提升金融宣教水平 3月13日,中信銀行聯合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中央財經大學共同開發的國內首批系統性老年金融視頻課程正式推出。 《金融時報》記者從中信銀行了解到,該套課程聚焦保護老年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實現金融知識普及與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 “此次三方聯合推出老年金融視頻課程,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幫助老年人了解金融知識,守護養老財富的重要舉措。”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老一小”是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重要目標群體。交通銀行寧波海曙支行是浙江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在網點,該行專設了“小小金融家”宣傳站,全年接待來自寧波多所小學的學生開展多場“數字人民幣體驗”“個人信息保護”“零花錢管理”“紅色貨幣文化”等親子研學活動。 “這個項目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金融知識,也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了。”一名陪伴孩子參加完“小小金融家”宣傳站活動的家長開心地表示。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轉載,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