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人民銀行公布了1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64.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3.9個百分點;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1萬億元;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9萬億元。 “11月份金融數據表明,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狀態,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大。隨著前期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實施,市場信心有所恢復,預期相對積極。”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11月份數據反映出的情況來看,當前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接下來,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仍將繼續圍繞已出臺的政策措施抓好落實,推動基建、制造業、外貿等領域的信用擴張,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全社會活力,助力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當月社融增量有所波動 全年社融保持增長態勢 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億元。1至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4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1萬億元。 從11月當月數據來看,社融增量同比降幅較為明顯。“受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11月份的經濟活動包括金融活動仍然受到一定抑制,需求端所受到的影響是導致社會融資規模相較于上年同期出現下行的重要原因。”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分月來看,受疫情因素擾動,部分月份的社融數據會出現一定波動,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月份數據會出現同比下降,但從全年運行狀況來看,社融規模還是保持了相對好的增長態勢。”曾剛表示。 就細分項而言,企業債券融資和政府債融資的減少,是影響11月份社融增量的主要因素,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雖有所下降,但總體保持平穩。數據顯示,11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少增1573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596億元,同比少3410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520億元,同比少1638億元。 新增信貸增長穩健 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中有升 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少增596億元。1至11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9.91萬億元,同比多增1.09萬億元。 與社融數據相類似,信貸數據同樣受疫情和季節因素擾動,并且與各家銀行的信貸投放計劃直接相關。 這一點同樣可以從前11個月的累加數據中看出。1至11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9.91萬億元,不僅比去年同期多增1.09萬億元,與去年全年的19.95萬億元相比,也只少了400億元。可以說,今年以來,新增信貸增長穩健,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中有升。 分部門看,1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62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2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0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83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367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就居民部門而言,11月份,貸款增長雖然并不顯著,但可以看出,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政策效果開始顯現。“隨著10月份以來各項政策的逐步出臺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落地執行,對市場端產生了積極作用,這在居民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增加上有所體現。”曾剛表示。 11月23日,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金融16條”),隨后,6家國有大型銀行接連出手,與多家房地產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積極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和平穩健康發展。根據披露的信息,6家國有大型銀行的意向性綜合授信超過1.6萬億元。 此外,專家也提示,提振居民消費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專門就穩定和擴大消費作出部署,提出要實施好生活服務業紓困政策,保障電商、快遞網絡暢通,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等。 企業部門信貸需求顯著,特別是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多。“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落地發力,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等領域支持,持續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穩步增長。這表明,企業對未來的信心逐步恢復,預期相對積極。”董希淼表示。 不僅如此,11月25日,人民銀行宣布降準0.25個百分點,并于12月5日落地。這不僅能夠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還可以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降準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企業的信心進一步修復。 “隨著經濟恢復預期的增強和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企業端的支出有所增長,需求開始恢復。”曾剛表示。 繼續落實穩增長政策要求 加大對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力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市場預期快速扭轉,支撐內需有效修復。下一步,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落實好穩增長政策要求,加大對基建、制造業、外貿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工合作,扎實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為扭轉二季度前期經濟下滑態勢、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政策性銀行方面,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配套融資跟進及時,推動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國有大型銀行方面,前三季度,6家國有大型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超9.5萬億元;股份制銀行方面,多家銀行前三季度重點領域貸款增速創新高。 “中信銀行將繼續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加大綠色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投放力度。加快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三大政策性業務的落地。圍繞新能源產業鏈、先進制造、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專精特新、園區金融、東數西算等熱點領域,抓實資產項目儲備,加快形成一批高質量資產項目庫,積極滿足今年底和明年初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需求,助力穩經濟大盤工作。”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專家還特別強調,銀行業需重點關注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相關工作。“應加快實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金融16條’,加大對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支持,更有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同時,還要從需求側發力,提振居民購房消費意愿和能力。 “來源:網絡,侵刪” |